对一个人来说,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、文化修养、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,对一个社会来说,礼仪是一个国 家社会文明程度、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。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外交礼仪基本常识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!
外交礼仪基本常识
1、维护形象。
在交往活动中,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,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、一个地区、一个城市的形象,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,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,而且亦属失礼行为。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,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、服饰仪容,不可蓬头垢面、不修边幅。
2、不卑不亢。
这是事关国格、人格的.大是大非问题,不卑不亢同等重要,不可偏废。既不畏惧自卑、低三下四,又不自大狂傲、放肆嚣张,而要堂堂正正、坦诚乐观、豁达开朗、从容不迫、落落大方、一视同仁。
3、求同存异。
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,取得共识、便于沟通、避免周折;存异就是注意“个性”;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,并予以尊重。
4、入乡随俗。
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,通常讲究“主随客便”;当自己充当客人时,则又讲究“客随主便”。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,无条件地加以尊重,不可少见多怪、妄加非议。
5、信守约定。
…… 此处隐藏1138字 ……
注意个人卫生与举止言谈。国际交往中要注意个人卫生,衣着要整齐美观,衣领袖口要干净,皮鞋要上油擦亮,穿西装要打好领带,穿中山装要扣好领扣、领钩,梳理好头发,刮净胡子,修剪好指甲。
举止要落落大方,端庄稳重,表现自然,和蔼可亲,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。另外,参加活动前不能吃葱、蒜等带有刺激味的食物,注意吸烟的场所及烟量。
言谈的态度要诚恳、自然、大方,语气要和蔼可亲,表达要得体,谈话内容要事先有所准备,应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后就进入正题,要留给别人说话的机会,言谈中手势不要过大,讲求倾听的艺术,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、婚否、工资收入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,不要随意谈论当事国的内政、外交、宗教等问题。
外事工作礼仪及其特点
外事工作主要是根据本国的对外方针政策,组织安排对外交往的有关活动。所谓外事工作礼仪,就是指在对外交往中所涉及的礼仪活动、各种礼节、仪式的规范化做法。
在我国改革开放国策实施以来,来华进行经贸洽谈、文化交流、观光游览的来宾及各地华侨、港澳台同胞不断增多,外事礼仪也就日显重要。一方面,涉外人员必须掌握外事礼仪常识,遵守涉外工作准则和外事纪律,对外宾既要彬彬有礼,又要维护国家尊严。另一方面,要把握外事礼仪的特点。外事礼仪具有较高的政治性,礼宾工作要为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家利益服务;外事礼仪具有固定性与变通性,国际交往中的许多礼宾活动都有固定的仪式、礼节和国际惯例,同时各国又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、礼仪礼节,如遇到特殊情况,可作相应的变通和灵活的处理。